西北师范大学首届师德先进候选风采展示

发布者:张伟发布时间:2020-06-17浏览次数:2541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高尚师德风范和潜心育人优良传统,营造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氛围,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建功立业新时代、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自5月中旬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工作,经各学院、各单位推荐,学校相关部门审查,共有37位师德先进个人、11个师德先进集体参加学校首届师德先进评选,学校将遴选15名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6个师德先进集体予以表彰。

一、师德先进个人候选人(37人)

郭国昌19692月生,中共党员,文学院教授,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6年来,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本科教学坚持“以本为本”,做到“四个回归”,既注重基础知识传授,也强调专业能力提升,更看重情志培育,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作为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着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曾两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研究生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科研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并通过一系列事例让学生明白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指导的博士论文曾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


刘再聪19678月生,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热爱教育事业,参加工作32年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师岗位。热爱中国共产党,将对党的认识、对党的感情贯穿于整个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有崇高的思想品格和优秀的职业素养,荣誉面前、先人后己,工作中踏实认真,专业上兢兢业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垂先示范,注重学生科学奉献精神培养,教学效果良好,赢得师生认可。科研成绩突出,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近五年来,指导的研究生有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入选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王等等19757月生,中共党员,教育学院副教授。20026月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始终将“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作为个人目标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师生服务。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注重课堂教学深度厚度、课程思政的渗及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善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术潜力,将扩展学生的学术思维、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训练学生的学术表达作为指导重点。管理中任劳任怨,甘为“绿叶”,带领教育学系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甘肃省特色专业。曾获校级“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周爱保196210月生,中共党员,心理学院教授,甘肃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坚守西北三十余年,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教学科研人才。长期担任学校和甘肃省心理学科负责人,倡导的“各大其大,大人之大,大大与共,共生繁荣”的办院理念,得到广大师生认同。经常教导学生,虽然身在西北,但一定要胸怀全国,放眼世界,更应该仰望星空。面对荣誉,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对青年教师极尽鼓励、培养、推举、谦让。对心理学院和学校心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得到学校和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科研成果丰硕,主编的《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材被全国许多高校作为专业选用教材。


胡  好19831月生,中共党员,哲学学院云亭教授。坚持以“言传”教学习,更以“身教”教做人,2012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举办读书会167期,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线上线下的读书会,带领一批学生走上哲学研究、理论思维的大道。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每周学习六天,休息一天,学习时间60小时以上,简称006。微课《对物体运动的哲学反思》《“苏格拉底式对话”教学——走进胡好老师<西方哲学史>在线教学》两次登上学习强国“陇原慕课”。以“研究”促教学,更以“实践”促培养,坚持用科研反哺教学,课堂上采取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式,让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近年来,发表高质量论文15篇,主编撰写《思辨与沉潜》著作。曾获“甘肃省技术标兵”、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优秀教师”等称号。


王琪197510月生,中共党员,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从教22年来,秉持“情感互动参与式”教学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理论课采取“案例+双语教学+课后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掌握书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实践课教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教会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学术探索活动。班主任工作期间,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最高准则,对家庭困难学生,在助学金申请、心理疏导等方面予以重点帮助,所带班级曾获“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为帮学生顺利就业,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就业培训相关课程,义务给学生辅导,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  勇19686月生,中共党员,法学院教授。敢于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将“豆选组长、分组讨论、课堂手记、心智版图”等融入课堂教学。在宪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方法融入思政元素,从历史上中国政法人的“经律双修”切入,解释当代中国法律人为什么需要做到“政法双修”“又红又专”,及其中的时代内涵和深层道理。始终将服务学生放在首位,2009年起,通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西北基地,无偿指导“百村十年观察”项目。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展开以农村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迄今为止,已组织学生参加“土改口述史”、“大跃进”时期口述史等社会实践活动10余次,参与学生1000人次以上。曾获“甘肃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和谐家庭”荣誉称号。


王秋红196511月生,中共党员,经济学院教授,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毕业留校后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32年,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六个下功夫”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按照“六个相统一”的要求落实课程思政、课堂思政,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地厅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编、参编教材7部。曾获甘肃“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教学名师”“和谐家庭”等荣誉称号。


董  青198010月生,中共党员,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坚持立德树人,从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变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道德品格、思维模式、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的综合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对学生学业及人生困惑进行解答与帮助,深度启发学生思想,优化学生心智。针对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教学改革研究,开设专业能力提升训练项目并策划实施竞赛活动,提供学生感兴趣且有实效的创新教学服务。积极寻求社会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提升学生实践应用技能。曾获校级“教学实践成果B类奖”“专业实习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及“中国MBA杰出领导”等荣誉称号。


吕文澎19667月生,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2020年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组织在线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思维新、视野广,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尝试将党小组建在学术团队上,2019年荣获“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荣誉称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教学,双语双文化,教语言,赏文化,以文化人,做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自然融合,2019年获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在线教学竞赛三等奖。近三年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计1079课时,发表论文9篇(B7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4项。曾获“甘肃省优秀女党支部书记”、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王朝一19719月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注重教学和学生前途间的联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人格、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好评和认可。科研上,紧跟时代步伐,大量阅读时事文献资料,力求与学生所接受的新知识、新的社会表达方式保持一致,共发表论文11篇,编写、参编专业书籍3本。生活中,与同事融洽、与朋友和睦、与家人相亲相爱,做到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同情心,起到较好表率。自愿申请到敦煌学院授课一年,辅导敦煌学院学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20年参加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获得特等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外教社邀请,于4月份通过腾讯课堂向全国做了三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告。


张大军19693月生,中共党员,音乐学院副教授,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专业实习优秀指导老师”“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遵循“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学理念,潜心教学,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相结合,多次荣获国家、省上等各类竞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声乐专业课教学中“一碗水端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实际,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较短时间里取得较好成绩,成为年级、学院声乐演唱的佼佼者。带班时,鼓励学生遵守共性、张扬个性,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生动、丰富的文娱活动,增强仪式感,让班级文化深入人心,使正能量发扬光大,所带班级两次荣获“学校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周  198112月生,中共党员,舞蹈学院副教授。一直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座右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每位学生的自信心,进取、阳光的授课方式赢得学生好评。2018年、2019年参加“爱在远山”甘肃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精准扶贫活动,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积石山白家沟小学、陇西云田中心小学担任志愿者带队工作,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疫情期间,采取既练身体能力又积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摸索出适合线上舞蹈教学的方法。原创舞蹈作品《陶印》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九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曾获《庆祝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文艺表演》优秀编导、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优秀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资助计划”等荣誉。


宋丽19849月生,中共党员,美术学院讲师,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单项奖”、校级“优秀党员”等荣誉。坚信“教师是山,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骨气,脚踏大地,头顶蓝天,经得起任何挫折和考验”。工作7年来,坚持每周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教授未学的课程,提前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对一些困难学生给予帮助和支持,对个别学生耐心教导。7年来的教学评价,学生满意度均为100%。善于积累经验,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学、自创、自练、合作交流的最佳课堂教学,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情况给予单独辅导,2018年被评为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


温  兵197912月生,裕固族,中共党员,体育学院讲师。创编的“千字文武术操”在全省各大、中、小学推广,受益学生数万人,并在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举办的各类教学评比中多次获奖。创编以歌颂祖国统一、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武术舞台剧《我和我的祖国》《不忘初心》,为祖国成立70周年献礼。19年代表我省参加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拳术、器械2个三等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编“五禽戏亲子操”、“五行健身功”男士版、女士版3个适宜居家锻炼的健身套路,为学校师生居家抗疫提供健身方法,被甘肃日报、省体育局等平台客户端全文刊登发布。曾获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优秀教师”等荣誉。


冯德成197211月生,九三学社社员,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在教学一线二十余年,坚持认真备课、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授课中,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贴近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课一句”(每次上课前给学生写一句正能量的句子)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自身言行举动、穿着仪表影响学生,从各方面做好学生表率,被学生戏称为“男神老师”。坚持每周抽出时间邀请学生到办公室讨论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每年学生评教成绩在全院名列前茅,学生课堂满意度100%。曾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学校“和谐家庭”等荣誉。


张  强19767月生,中共党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坚持以学生为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研发《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及心理测评》系统,提供在线心理测评服务约1.6万次,《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进行专题报道。以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教育为重点,先后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参与式教学和团队教学等教学模式创新。疫情防控期间,探索形成“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学习研讨厅在线教学”新模式,被兰州晚报、学习强国宣传报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发“印象生态APP”“生态盒子”“兰州环境质量图像监测”等系统,开展面向西部的生态安全和公众环保行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研究,为学生提供良好应用创新平台和学习环境。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甘振业197710月生,中共党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自觉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多种形式传达“师德师风”会议精神和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工作认真负责,讲授课程学生满意度均为100%,学生评教在学院名列前茅。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代表学校参加甘肃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入选首届“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之星”。担任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工作,严爱相济,关心每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品德教育、影响学生。坚持与每个学生谈心,帮忙他们解决困难,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所带的本科班级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本人获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李  燕19799月生,中共党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积极探索“课堂教育+课外科研实践”互补联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过程的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协作探究精神,历年学生评教满意度均100%。秉承“德为师之本”理念,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多年来坚持非上课时间始终工作在办公室,使办公室的灯光成为启迪学生心灵的正能量。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分析数据,逐字逐句研读文献和修改学生论文,指导的学生曾荣获甘肃省优秀硕士论文。立德树人,做学生良师益友,常与学生谈心谈话、适时召开主题班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和谐氛围,所带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曾获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等荣誉称号。


周小中19826月生,中共党员,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云亭教授、副主任。专研拼搏,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模范履行教书育人岗位职责,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中融入课堂思政教育,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帮助学生领会和寻找适合自身的工科课程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团队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全国三等奖等在内的省级及以上奖项9。注重团队合作,团结专业教师团队,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创新创业试点改革专业、省重点学科、获批材料与化工专硕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点,助力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科研成果丰硕,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各类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被授予学校第二、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称号。


童金辉19783月生,中共党员,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以课堂为阵地,全身心投入教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年均完成课堂教学工作量375学时。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课堂思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坚持实践育人,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及竞赛并获得多项奖励,曾获学校两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坚持服务育人,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两届班级均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努力科研创新,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基金1项,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曾获学校两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称号。


张腾国197112月,农工党党员,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农工党西北师范大学支部主委。始终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履职尽责。认为“教育如同生物体内DNA复制,容不得丝毫轻率和马虎,否则不但影响下一代,还会一代一代遗传下去”,始终以“凭良心教学,求内心安心”的态度做好教学工作,15年来一直坚持课前备课不少于4—5小时,每年课件更新率20—30%。尊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更多关注学习差的学生,通过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用负责的态度、敬业的操守和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认可,近三年学生评教满意度均为100%。指导培养青年教师3名,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专业实习工作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


姚晓19803月生,中共党员,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从教十六载,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标准,紧跟学科知识与技术前沿,从“怎样上好一节课”出发,心存敬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成效,先后荣获校级“教学名师”“明德教师奖”等荣誉。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邀请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员来校做报告,或由高年级同学为低年级同学讲解难题和软件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升。关爱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或校级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所带班级上研率和就业率位居学院各专业前列。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荣誉,连续三届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称号。


魏小东198410月,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从教以来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不仅备教材,做到认真钻研,了解教材结构、重点难点;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分析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会更多知识。注意知识积累,大量翻阅课外资料,拓宽视野,以满足学生千奇百怪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入职三年来发表论文16篇(A10篇、B6篇),并获得多项比赛的优秀指导教师。曾获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实习工作者”“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创新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


石培龙19758月生,中共党员,传媒学院副教授、新闻系主任。热爱教育事业,从教以来,将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承担的《专业导引课》《新闻学概论》教会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习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将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的理念,做好让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框架下学新闻学知识、讲新闻学理论。课堂外,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努力做到“宽严相济”,“宽”体现在与学生平等交往做朋友,与他们谈心,为他们解决心中疑惑。但与学生做朋友不意味着对他们娇惯、放纵,时刻不忘“严师”本色,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学生。曾获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王  力19818月生,中共党员,旅游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坚持做到“在认认真真学习上要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要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要有新成效”。工作积极,踏实肯干,明晰校院发展定位与目标,全程参与学院各种规划制定、学科专业的申报及评估、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为学院、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坚持以一颗仁爱之心、公正之心,平等关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备课,静心教书,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科研成果比较丰硕,发表学术论文19篇,编著《甘肃丝绸之路文化》《一张图表看懂丝绸之路》等著作教材4部,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项目12项。曾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李  华19702月生,中共党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副院长。以“身教重于言教”行为标准垂范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厚植学生理论素养,提升其道德水平。在外籍学生培养过程中,力求准确生动呈现中国文化、中国元素,透过留学生视角,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使其深层次了解中国、爱上汉语。探索留学生管理新方法,将名下中、外籍学生分成文化小组,使年龄相仿的中外同学互相了解对方文化,让中国学生承担“小先生”职责,在相对融洽的师生关系带动下,外籍学生学习有了较大积极性。课堂教学之余,承担毕业论文指导、教育实习指导等相关工作,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依托教学团队,积极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汉字与对外汉语教学》获批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汉字概说》课程荣获学校研究生培养与改革项目。


国涛197910月生,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坚持把学习作为扩展知识领域、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个人修养的根本途径,努力在工作岗位服务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大局。始终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放在首位,把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体现到工作的细微之处,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详细做好招考政策解读,认真解答考生疑问,提供精准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招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时刻把就业工作放在心上,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协调做好各类招聘活动。坚持以德立身,秉持公平诚信,牢固树立公正意识、廉洁自律意识,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录取原则,坚持做到慎言慎行慎独,坚决不触碰红线,树立了招考工作良好形象。2019年获全省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先进工作者”。


  夏198011月生,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科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勤恳、务实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以良好的师德规范自身行为。始终将每一位学生、老师的事情放在心上,每年学位申请审核期间,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为不影响学校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孩子无人照看时,就在办公室沙发上伴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入睡。她说:“孩子是我的孩子,学生是师大的孩子。我是母亲,更是一名教师。如果工作中有一点小失误,对孩子们而言就是大问题。”“我虽不是讲台上的老师,但是这一张张学位证书承载了师大学子的青春梦,我要做好这张‘小小的证书’,圆师大学子‘大大的梦想’。”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守候、无私奉献,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咨询,反复核对每一条数据,仔细校对每一项申报信息,多年的工作中,实现零失误的优秀工作业绩。曾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评为“师范类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


巩林立19762月生,中共党员,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工作20多年来以身作则,默默无闻为广大师生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服务育人的使命。多年来坚持每天上班第一时间逐一检查自助借还机、检索机等核心应用设备及系统,确保设备、系统正常运行。通过网站设置“新书导读”“数据库使用指南”等栏目,积极参与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有效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拓展阅读视野的积极性。深入各学院主动为师生进行资源推荐,帮助师生解决资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为老师上门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师生好评。对馆藏资源了如指掌,对科学研究中有文献需求的师生,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工作中文献查询和获取问题,受到师生广泛称赞。积极上进,潜心科研,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CSSCI收录23篇),专著1部,主持CALIS国家子项目1项、省部级、厅级项目各2项,指导的1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曾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刘  卓19912月出生,中共党员,后勤保障部维修中心(项目办)副主任,助理工程师。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学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作,工作中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2019年,主要完成了校本部北西门、北门及东门改造,东操场塑胶跑道、天然草坪改造,老旧住宅楼外墙保温及室内局部供热管网改造,新校区及校本部学生餐厅改造,新校区研究生公寓卫生间及兰天学生公寓宿舍维修改造,部分公房及住宅楼屋面防水修复等水电暖各类设施维修改造工程120多项,总投资约4900万元。通过改造,提升了学校保障服务功能,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丁晓芸19808月生,中共党员,校医院主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学校医务工作者,奋斗坚守在抗疫一线,每日对发热留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病情观察,做详细记录。同时,培训公寓管理人员有关消毒管理的知识及消毒液配制。为配合学生返校,在兰天公寓南门口发热留观处值守,从6:30——22:00一直坚守岗位,对扫健康码出现问题的学生及电子测额温报告异常的学生,按照预案程序进行处理。按照防疫文件要求,从湖北省返校的学生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在18天的隔离期中,对每一位来隔离点的学生进行信息登记,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安排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为他们打印好健康证明书和核算检测结果。最终,让86位进入隔离点的学生都安全返回校园。


润岗19727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会副主席,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25年来一直耕耘在政治课教学一线,先后两次因长期劳累患病住院,不顾医嘱带病坚持工作。教学富有激情成效,深得学生喜欢、家长肯定、同行好评,历届学生评教、高考成绩等各项指都名列前茅。积极响应学校“发挥名校名师作用,为甘肃教育出力”号召,多次到礼县、通渭、东乡等地区,以高考讲座、课堂教学等形式支教。担任2019届年级部主任,用心、用情,有想法、办法,有组织、协调,有动员、带领,筹划成立年级层面“学生发展基金会”、组织全年级学生的专业拓展训练,打造了一个团结和谐、创新务实、拼搏卓越的年级部集体,2019高考中包揽全省文科、理科前三甲,39人被清北录取。曾分别荣获西北师大、安宁区“优秀教师”,西北师大附中“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慧琴19783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团委书记。坚信“语文不是宗教,却可以给人信仰;语文不是哲学,却可以给人以真理;语文不是道德,却可以导人向善。文学教育是心灵化的,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灵魂的。”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教辅二十余部,发表论文、文学作品二十余篇,教学论文多次获省级一等奖。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文化之,引领学生生命成长”是她一直追求并践行的教育理念,以“文化引领,书香育人”“体验感悟,活动育人”“关注心理,健康育人”“生涯规划,合力育人”为途径,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生得以和谐、全面发展,所带10届、16届、19届鸿宇班学生都曾获得当年高考全省理科前两名,高考成绩全省名列前茅。曾获“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兰州市教学新秀”“兰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卢  燕19821月生,第二附属中学一级教师。从教15年,躬身一线、勇于探索,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人生的追求和信仰。用真情教改,为克服同学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每篇文言文力争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古人生活体验相对接,使同学们对文言文不再恐惧。用真爱育人,利用家访、谈心等方式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深处,积极转化后进生,是孩子们眼中的好“妈妈”。用素笺传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书写《今日留痕》、学生互写评语、书信代师心”是这些年班主任工作的“妙招”,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没有豪情壮志,没有惊心动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含义。荣获多项全国、全省“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张雅萱198112月生,中共党员,附属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18年来,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提倡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所带班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完成省内“送教下乡”交流任务,参加各类评优课教学比赛等各项奖励20余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10余次,安宁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甘肃省小语会录像课二等奖,并荣获第十届安宁区小学语文“教学新秀”称号,2019年被评为安宁区骨干教师。近5年参与完成2项省级课题,主持1项省级课题,多篇文章和教学设计在省级刊物发表和获奖。


雷红梅19829月生,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脚踏实地立足在教育岗位上,用始终如一的热情实践人生的诺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把爱奉献给孩子们。”教学中强化管理,因材施教,认真细致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和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包括六一大型活动的主持、学校教职工合唱比赛的指挥、家长的半日开放等。积极与家长沟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得到了家长一致好评。做好教育科研及教研公开活动,分别主持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游戏设计《寻宝藏》荣获兰州市教育局二等奖,教学活动设计《孕妈妈》荣获甘肃省幼教协会三等奖,2017年被聘为“国培计划(2016)”—甘肃省皋兰县送教下乡项目西北师范大学班主讲教师。


二、师德先进集体候选单位(11个)

文学院

现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61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定期开展廉洁警示和师德师风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保持“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的集体自觉。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凝练学科方向,以“文学丝路与华夏文明”为主线,强化学科优势,挖掘学科特色,适应新时代变化,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院始终以学生为本,凝练细化具学院特色和专业气质的“六有”人才培养方案,把“胸中有志、腹中有墨、心中有爱、眼中有物、肩头有责、手中有艺”的“六有”素质落实落细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建立“1234”学生工作思路,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习领跑小组”“子衿诗社”两个社团为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走进宿舍、深入学生”“面向多数、规范两头”“人文关怀、价值引领”三个机制为抓手,注重经典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日常化、生活化;以“微文学、端午诗会、学术科研立项、金秋文艺汇演”四个品牌文化活动为重点,打造精品学生活动,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有效开展。实行教师接待日制度,每位教师每周确定一天接待学生和其他教师求教交流。举办退休教师荣休座谈会,加强文化建设和师道传承,牵引院风师风教风良性发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心理学院

现有教职工32人,专任教师28人。学院教师将教书育人贯穿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学院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行“四位一体”导师制,加强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发展和创业就业的全程全方位指导。学院青年教师全员担任学生班主任工作,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学术科技活动。研究生导师实行组会制度,将科研与教学融合,引导学生在科研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到教学和科研育人“两手抓、两不误、互促进”。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路径方法,将思政教育与课程知识有机融合,贯彻到教学全过程。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担当社会责任,多次深入社区、部队、厂矿和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心理援助和业务培训活动。新冠疫情发生后,学院教师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33人的疫情心理支持专业团队,提供24小时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及相关心理热线援助服务;学院教师组成抗击新冠疫情心理科普专家团队,撰写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送《心理战“疫”》系列科普文章30余篇,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充分展现学院教师的社会担当与奉献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有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43人。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铸根塑魂”党建引领计划,教育引导全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院以明道信道、守正创新为院训,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办院理念,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科研与宣传普及,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甘肃领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与宣传普及基地。

学院注重榜样引领,建设良好师德师风。院长王宗礼教授于20199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学院第一时间组织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进行研讨。同年,王宗礼教授荣获“感动甘肃陇人娇子”荣誉称号。史小宁副教授于201812月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学院王宗礼、孙健、何继龄、史小宁等四位教授为省委讲师团成员,参加全省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深入高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9年学院组织编写的《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解读》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讲师团评为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外国语学院

现有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140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依托语言教育优势,组织、动员师生用多种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主阵地,加强第二课堂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网络思政教育内涵,不断完善课上课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联系、显性隐性相融合、多维立体的师德育人长效机制。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加强文化育人、专项调研等实践2019年,先后举办党员讲习活动8期,开展“缅怀先烈,奋进新征程”及蒲陈村党建结对共建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出22期“益周读书会”活动,从“启智”“启志”“启质”入手,培育师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乐读书的氛围。2020年,结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际,学院以课程思政在线教学竞赛深化育人意识,以“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上好在线课”为亮点,围绕“外语教学与翻译中的思政教育”“价值、道德辨别与政治素养提升”两个主题,参赛教师线上与学生对话,讲思想、谈历史,了解“水”、话道德、谈战“疫”故事和榜样人物。王朝一、王茹花两位老师受邀参加全国“课程思政”线上示范教学,高育松、代莉两位老师接受中央电视台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视频采访。学院曾获“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工作”先进集体、“第四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最美译文”翻译大赛(PLUS版)“十佳优秀团队”等荣誉。


舞蹈学院

现有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18人。师德是立院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近五年来,学院有8人晋升高一级岗位职称,全体教职工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敬业爱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无安全责任事故和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现象发生,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院教师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服务西部大开发、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建设,2016年来策划、编创、参加重要演出活动20余项。2019年底,学院教师精心打造反映学校西迁之路的舞剧《吾道西行》参演师生120余人,用舞蹈形式展现了老一辈师大奠基者筚路蓝缕、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师风。开展甘肃省美育教育课程试点的实施与推进活动,五年来赴乡村中小学支教370余名师生,将美育教育的种子撒向陇南、天水、白银、临夏等多个市县,累计接受美育教育学生总数达2000余名。2019年邓小娟教授的调研报告《塑造美好心灵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研究与策略》被甘肃省省委书记批示。组织国际、国家级和省级大型活动共20余项,在校内组织毕业生晚会、舞蹈沙龙、从师技能及原创舞蹈大赛、新年舞蹈晚会等演出共100余场次,在对外交流、艺术互鉴、美育教育、精准扶贫乃至服务文化大省的主战场上留下了师大舞蹈人的印记。


数学与统计学院

现有教职工84人,专任教师78人。学院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将师德建设融入日常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全过程。先后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细则》《责任追究和问题处理报告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文件,引导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建立对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学院教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近年来无安全责任事故和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现象发生,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寻找数学学科的思政元素。学院教师做好学生品格、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育品学兼优的人才。近三年,数百名学生主动参与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善行100实践劝募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出学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学院要求教师“德要高,业要精,平台方能上层次”,在良好师德学风带动下,学院师生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努力进取,数学学科于2016年成功入选甘肃省优势特色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B,列学校理科学院之首;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成功申报应用统计学专业硕士点。学院形成离退休教师、老教师传帮带优良传统,培育年青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科研成果数量、质量稳步攀升。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有教职工88名,专任教师76名。学院始终秉承“立足西部、服务地方;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坚持质量、创新、精英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多层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企业实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养高、管理能力优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院不断加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明确教师道德底线,提高学院教师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建立以“参与性教学、体验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为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把教学实践打造成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推广探究教学、协同教学、案例教学等新方法在“五个延伸”的应用,形成“五个延伸”闭环管理,推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近两年,学院选派20余名老师赴上海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专题培训。学院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包括学习相关文件、以系所为单位开展学习研讨、学先进典型、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我承诺、我践行”师德师风承诺等相关活动。学院“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17年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化学化工学院

现有教职工117人,专任教师104人。学院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发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团队精神,利用教学科研平台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教育、环境、生态和产业经济发展,形成以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本为本,率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积极推进“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连续开展四届化学教学年会,逐年开展中学校长论坛,建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连续开展五届学院学术年会,承办“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重视硬件条件建设,构建科研创新教育体系,以科研项目形式实施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注重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推动实践育人,引导本科生全员参与“四自”管理,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近五年,80余名学生次荣获国家级竞赛奖励,120余名学生荣获省部级竞赛奖励,20余名教师获得国家、省级、校级荣誉称号。学院曾获2019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获中国化学会优秀学术交流组织奖,高分子重点实验室获全国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生命科学学院

现有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59人。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献身科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座谈会,学习《西北师范大学预防与处理师德失范行为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交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的心得体会。坚持师德教育常态化,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通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激励先进,传递爱岗敬业正能量。通过“老教师传帮带、设立扶持专项”等途径,积极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快速成长。每年学院党委向师生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院坚持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师德模范。学院马正学老师在腿部手术后,不顾医嘱,瞒着家人,被学生用担架抬上了三尺讲台;魏正坤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无私照顾独居退休教师陈海峰直至陈老师病逝;令利军老师在2020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酒精脱销的情况下,义务在实验室自配75%酒精,赠送给买不到酒精的100余名师大教工。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学院曾荣获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技术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

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全系以“敬业、职业、专业”为主线,形成由学院书记、院长负责,齐抓共管,共同提高的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机制。制定《师德师风交流学习方案》,常态化开展“双周论坛”“线上教学分享”等交流活动,开展《榜样》专题学习、“爱与责任”专题讨论等学习活动,用实际案例教育、塑造教师。注重课程育人,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制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对系内专业课思政建设进行细致规划与实施。目前有13门课程启动“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五环节”体系建设。

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天桥工作室”,极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创新创业和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对困难学生的扶困助学活动,各班班主任定期与重点关注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掌握学生面临的困难,排解开导学生心理问题。全系教师秉承南先生“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到西部农村与民族地区,解决困难落后地区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问题,并涌现出以郭绍青教授、郭炯教授为代表的教师主持、参与了一系列国内、省内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与咨询工作,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20年来坚持招收民族班,为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培养了优秀专业人才,有力支持了国家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西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现有教职工27人,专任教师25人。幼儿园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职工队伍作为核心目标,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把师德师风建设与争创“文明单位”“教书育人示范岗”结合起来,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使良好的师德师风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挖掘高校教育资源,探索有本园特色的教改之路,以开发幼儿潜能,发展幼儿个性,为幼儿一生的持续发展做准备为办园宗旨;以保教结合为原则,游戏化课程为载体,兴趣培养为手段,艺术及足球园本教学为特色;实行园长负责制,下设年级组、保育组、行政组、教学班和炊事班,采用层层管理的方法,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业绩考核。

幼儿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先导,开展了幼儿园办园宗旨、办园理念和园风、教风大讨论,组织“最美幼儿教师”摄影比赛、对七彩阳光幼儿园及嘉育罗马幼儿园的帮扶、国庆70周年来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庆祝等多项活动,使爱生敬业、乐教奉献成为教师内在需求。鼓励教师选读其他优秀书籍,如读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读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理念,读其它规范行为的书籍,使教师言行举止得体,形成广泛而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通过亲子阅读、向家长推荐好书等,带动家庭和社区读书活动。幼儿园为首批“甘肃省一类幼儿园”、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党委教师工作部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伟

电  话:7971991

邮  箱:jsgzb@nwnu.edu.cn